李伟东
夏至之时,阎连科、汪兆骞等文学名家的脚步叩响开远的土地。这座被称作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,正以百年铁轨为轴,徐徐展开一幅跨越时空的文明长卷。
推开开远记忆客厅的玻璃门,仿若翻开一部厚重的典籍。小龙潭出土的腊玛古猿化石,将人类文明的刻度回溯到800万至1500万年前。汉武帝时期的毋掇县、1932年定鼎的“开远”之名——“四面伸开,联结广远”,短短八字,道尽这座城市贯通四方的雄心。1909年滇越铁路的汽笛划破长空,钢铁巨龙载着工业文明的火种,将开远推向时代前沿。如今站在战略物资储备点的枢纽位置,仍能听见往昔铁轨震颤的余音。还有那些锈迹斑斑的工业零件与城市变迁的影像交织在一起,老式车床的齿轮、褪色的工牌、黑白胶片里的烟囱,无声诉说着从工业重镇到生态新城的蝶变。
南正街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,串起开远的人文脉络。清末回族将领马维骐跨马挥刀抗法的身影,与台儿庄等战役中2000名开远儿郎浴血奋战的呐喊,共同铸就“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”的荣光。九天阁飞檐上的铜铃叮咚,似在吟诵明代状元杨慎与开远进士王廷表的“双百梅花诗”,墨香与硝烟在此交织,讲述着云南诗歌史上的传奇。
在街道转角处,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陈列馆如同一座时光宝盒。民间收藏家李飞用20年心血收藏的两万余件展品,将百年铁轨上的故事一一解封。泛黄的1899年云南省地图上,滇越铁路如红线蜿蜒;记录世界三大工程奇迹的古籍里,开远站的名字闪耀;西南联大学子的护照、日机轰炸的传单、米其林机车的老照片,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切片。最震撼处,当数按比例还原的开远站场景——木制月台、锈迹铁轨、斑驳信号灯,在这里仿佛能听见百年前汽笛的呜咽与旅人匆匆的脚步声。
这座工业城市将百年的沧桑风云,都化作滇南大地跳动的脉搏,而那些被文字和图片打捞起的故事,正沿着铁轨,驶向更远的远方。“走过开远,我们都是幸运活着的人”,当阎连科、汪兆骞、汪雪涛、杨杨留下这般深情的题词,仿佛为开远披上一层诗意的纱幔。
作家们走过红河州建水、个旧、蒙自、弥勒、开远五座城市。那一幅幅题词,犹如一片片真挚的花瓣,从作家们的笔下飘落,洒在红河的大地上。这不仅是五城之间的文学行吟,更以文学为无形的纽带,紧密地连接起这片土地与人们的心灵,为滇南大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。
晟红网-每日配资网站-杭州配资-配资门户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