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科技产品全面融入生活,
人们在享受科技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,
也会担心其存在负面影响。
现如今
辐射成了许多准妈妈焦虑的来源
市面上各类孕妇防辐射服层出不穷
但它们真的有用吗?
还是只是收“智商税”的营销产物?
其实
展开剩余89%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频道
早在2015年就给大家科普过了
官方辟谣,答案一目了然
准妈妈们的心情可以理解
东莞市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卫生科专家
沈舞婷从科学的角度
为大家理性剖析防辐射服的真相
首先,
我们谈的“辐射”到底是什么?
辐射是指能量以波动或粒子的形式传播的现象。
根据能量高低和电离能力,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。
电离辐射
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、能量高,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。如医学上用X射线、γ射线、放射性同位素试剂以及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等。
它能够破坏细胞和DNA结构,导致DNA损伤,从而对胎儿造成损伤,增加畸形或流产风险。
非电离辐射
非电离辐射是指波长较长,能量比较低,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。如手机、Wi-Fi、微波炉等日常设备产生的电磁波(有紫外线、光线、红外线、微波及无线电波等)。
它不足以直接破坏DNA或细胞结构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波动等激发分子运动导致温度升高。
多项权威研究显示,日常环境中的这类辐射远低于安全限值,与胎儿畸形、流产没有显著关联。
第二,
防辐射服防的是什么“辐射”?
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多采用金属纤维或银纤维混纺材质,利用金属导电性形成类似“法拉第笼”的结构,实现对某些频段电磁波的屏蔽。
实际效果
有限屏蔽 ≠ 全面防护
防辐射服仅对手机信号(高频电磁波)
有一定屏蔽作用
对家电产生的低频辐射效果甚微
而家用电器、手机和Wi-Fi的电磁辐射
强度远低于
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(ICNIRP)的
安全阈值
对胎儿无显著危害
更重要的是
目前尚无可靠研究证明穿戴防辐射服可降低胎儿畸形率
* 世界卫生组织(WHO)以及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,胎儿发育异常主要与遗传、药物、感染、母亲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——而非与日常电磁辐射影响有关1-3。
不少准妈妈表示
“穿了总能安心点”
这种安慰效应确实存在,缓解焦虑本身也对孕期有益。
但心理作用大于物理作用,切勿本末倒置,过度依赖防辐射服,忽视真正重要的防护措施。
那么
孕妇防辐射,真正该做的是什么?
避免医学放射性检查(X光检查)
必要时必须严格穿戴铅衣
与高功率电器保持距离
均衡饮食,补充叶酸,做好正规产检
保持良好心态,适度运动、健康作息
最后,
理性选择:谁该穿?怎么选?
01
如果您符合以下情况,可以考虑购买:
工作环境中辐射源较多(如通信基站附近、大型机房、超过50台电脑的办公区)。
希望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。
工作环境中辐射源较多(如通信基站附近、大型机房、超过50台电脑的办公区)。
希望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。
02
选购建议:
优选银纤维,更柔软透气,注意避免频繁洗涤;
查看第三方检测报告,关注屏蔽频段和效率;
不必追求“100%屏蔽”,这类宣传往往缺乏依据。
优选银纤维,更柔软透气,注意避免频繁洗涤;
查看第三方检测报告,关注屏蔽频段和效率;
不必追求“100%屏蔽”,这类宣传往往缺乏依据。
结语:
防辐射服不是“智商税”,但它也并非“孕期必备”。它的作用有限,更多起到缓解焦虑、提供心理安慰的作用。准妈妈们不必为辐射过度焦虑,需理性看待、科学防护,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,如均衡饮食、营养补充、适度运动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辐射,才能为胎儿提供更全面的保护。
附文:
1.世界卫生组织实况报道第193号 《电磁场与公众健康:移动电话及其基站》2014.10
2.WHO关于极低频场(家电、电源线)的实况报道第322号《电磁场与公众健康: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》2007.6
3.Maria Feychting, Anders Ahlbom, Bengt Arnetz, et al.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nd non-specific symptoms of ill health: A systematic review[J].Environmental Research,2019,(171):400-412
4.Andrew W. Wood, Ken Karipidis, Richard Bush, et al.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(RF-EMF) on Cancer, Reproductive Systems and Neurodevelopment, with a Focus on 5G[J].Journal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,2020,(40):R3-R3
5.David A. Savitz, Erin M. Bandiera, Fei Xue, et al.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Cellphone Use in Pregnancy and Child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Functioning[J].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,2017,(186):851-862
来源/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
发布于:北京市晟红网-每日配资网站-杭州配资-配资门户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