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快速推进
到1946年5月,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已大幅扩张,不仅完全控制了辽西地区,还拿下了沈阳及周边多个战略要地,如铁岭、抚顺、本溪、辽阳、鞍山、海城和营口。这些城市地处交通要道,对控制东北局势至关重要。然而,蒋介石的野心并未止步,他命令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集结主力部队,向北满根据地发起猛攻。5月18日,国民党军攻占四平这一关键铁路枢纽,随后又迅速拿下吉林省会长春——这里曾是伪满洲国的政治中心,战略意义重大。 鞍海战役:撕开敌军防线 为了打乱国民党军的进攻节奏,我军南满军区决定在南线发动鞍山-海城战役,目标是夺取鞍山、海城、大石桥和营口,迫使敌军回防。当时驻守鞍山的是滇军第60军184师,这支部队刚从云南调来,虽装备精良,但对东北地形不熟,防御工事也未完全建成。更致命的是,184师的防线长达200里,兵力分散,鞍山北部仅有第551团的两个营驻守。5月24日,南满军区调集第10、11旅、炮兵团及辽南分区的第2、3团,向鞍山发起总攻。战斗异常激烈,到25日凌晨,我军已攻入市区,大部分守军被击溃,残余敌军退守女子中学大楼,企图负隅顽抗。 心理战奏效:滇军士气崩溃 滇军第184师的士兵大多来自云南,自1937年抗战爆发以来,他们已与日军血战八年。战争结束后,这些疲惫的士兵本以为能回乡休整,却被强行调往冰天雪地的东北打内战,许多人怨声载道,斗志全无。我军4纵29团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情况,决定暂停强攻,转而通过喊话展开心理战。他们利用俘虏提供的信息,直接喊出敌军营连长的名字,劝其投降,并保证投降者会受到优待,想回家的还能领取路费。这些喊话动摇了守军意志,女子中学大楼内的士兵逐渐丧失抵抗决心。 蒋介石的压迫:滇军反叛的根源 滇军的不满并非偶然。抗战胜利后,蒋介石不仅未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,反而派杜聿明突袭昆明,解除了滇军的武装,还将主政云南18年的龙云赶下台。随后,滇军被强行调往东北充当炮灰,甚至被安插特务监视,防止他们消极作战。这种压迫让滇军官兵愤懑不已。在政治攻势和现实困境的双重压力下,驻守女子中学大楼的350余名士兵最终在营长带领下投降。只有团长张秉昌侥幸逃脱,但两年后他在长春起义中幡然醒悟,并协助促成了2.6万滇军的集体倒戈。 第184师的觉醒:从内战工具到革命力量 在持续的策反和宣传下,第184师最终选择站到人民一边。起义中,曾泽生等将领发挥了关键作用。作为军长代表,曾泽生亲自出城与解放军谈判,为长春起义铺平了道路。这次起义不仅让2.6万滇军加入革命阵营,也为后续的东北战局带来了深远影响。 发布于:天津市晟红网-每日配资网站-杭州配资-配资门户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